
在阅读此文之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!
前言
众所周知,由我党所创建的人民军队,其唯一宗旨便是:“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”
也正因如此,中国军民之间有着极为深厚的鱼水深情,每当战士们遇到难处,老百姓都会毫无保留的伸出援助之手。
1940年12月12日,豫皖苏边区发生“耿吴刘叛变”事件,开国少将蔡永将军不幸在这次叛乱中身负重伤。
所幸,在一户郭姓老乡不遗余力的帮助下,他保住了性命,对方年仅18岁的女儿郭瑞兰甚至还临时扮作他的妻子。
这一恩情被蔡永将军牢牢记了43年,直至1983年两人在永城六区僖山乡郭楼村再次相见,蔡永将军趁机向郭瑞兰提出了两个要求。
那么,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1.“耿吴刘叛变”事件
1941年,国民党在安徽省泾县茂林一带制造了震惊中外的“皖南事变”。
为削弱、瓦解我党的军事力量,国民党所做的事情还不仅限于此,甚至一手造成了“耿吴刘叛变”,即刘子仁、耿蕴斋、吴信容三人的集体背叛事件。
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点就是,军阀思想严重,认为军队就是自己升官发财的有力资本,始终不愿意放弃对军队的控制权。
1940年10月,国民党以联合抗战的名义,将7倍于八路军4纵的兵力派遣至豫皖苏边区。
刘子仁见状秘密的将自己的家人送至太康地区,并与国民党军队发生频繁往来。
只不过,刘子仁此人极为狡诈,他将这些事情都做得极为隐秘,这才没有引起其他人的关注。
至于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则是暴露出了一丝背叛的踪迹,党组织还特地派遣组织部长周季方前去调查。
由于这一时期日寇对我豫皖苏边区发起了新一轮的扫荡,这件事情也就一拖再拖,直至到了12月9日。
党组织本来对他们二人抱有一丝希望,做出了规劝处理,若他们一意孤行,才决定拿办。
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,党组织考虑到刘子仁距二人的驻地较近,便决定由他率领十七团执行抓捕行动。
10日晚,做规劝工作的吴芝圃、张辑五一行六人抵达十七团的驻地。
经开会研究,计划以吃饭的名义,邀请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来到十七团的驻地,做他们的思想工作。
但让吴芝圃没想到的是,刘子仁早在前一天,就将这一消息秘密告知了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。
11日上午,路南地委书记李忠道来到吴信容的面前,吴信容愤怒地说道:
“我有什么罪?你们要扣押我,还要杀我!”
李忠道连忙作出解释:
“你千万不要受人挑拨,此事一定能和平解决。”
吴信容丝毫不听劝告,当即就将李忠道关押了起来。
规劝工作一直持续到当天深夜,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仍选择一意孤行。
见此事无法再拖下去,刘子仁三人当场决定叛变。
12日凌晨,十七团政委蔡永遭到关押。
紧接着副团长、一营、三营营长等多达六十多位干部也在同一时间被关押,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也抓捕了数十位我党干部。
当此事传到吴芝圃的耳中,考虑到蔡永等被抓干部的安全,决定再与耿蕴斋、吴信容二人进行谈判。
可无奈刘子仁从中作梗,谈判一直没有取得进展,吴芝圃也险些惨遭杀害。
12日,蔡永等人被秘密关押在邵山村的一间院内。
为防止他们逃脱,刘子仁派遣数十人进行看押,还在大门口处布置了两挺机关枪。
13日凌晨,趁着看押士兵换哨的机会,蔡永等人终于找到了突围的机会。
他们经过商量,决定派人以解手的名义走出监房,趁机抢夺枪支。
同时,为转移哨兵的注意力,还有几人以天气寒冷为由,要求哨兵送柴火。
被关押的干部点燃房中的麦秸,监房和院子瞬间变得烟雾迷蒙,哨兵被熏了出去,另外几名同志又趁机熄灭了监房内的油灯。
此时有人大喊:“灯灭了,来点灯!”
这是被关押干部约定的信号,他们一股脑的冲出监房,而以解手名义走出监房的那几名干部也完成了抢夺枪支的任务。
不过因缺乏武器,周大灿、糜云辉等我党干部当场牺牲,其他成功突围的也有不少人身负重伤。
其中,蔡永就被击中了右脑,失血过多最终昏迷过去。
这些被关押的干部是刘子仁投靠国民党的“投名状”,所以在他们突围后,刘子仁又丧心病狂的派兵追赶他们。
好在逃亡的途中,几位干部临时对蔡永进行了急救处理,这才避免了伤情进一步恶化。
他们几人一晚上长途跋涉,终于在天亮之前赶到了永城六区僖山乡郭楼村。
为了蔡永的安全考虑,几人决定暂时将蔡永安置在郭楼的一户百姓家中。
他们敲开了郭相山老人的家门,郭相山看到门口站着几位衣衫褴褛的八路军,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事。
永城六区僖山乡郭楼村本就在豫皖苏边区,在早些时候郭相山还照顾过几名八路军伤员。
郭相山见状连忙将几人请入家中,还拿出了食物招待他们。
可事情紧急,他们一行人无法多做停留,在将蔡永托付给老乡并表达完谢意后就匆匆离去。
看到蔡永的伤口还在继续出血,郭相山根据以前的经验,连忙吩咐女儿郭瑞兰去厨房烧水,处理伤口。
幸亏抢救及时,伤势没有进一步恶化,在郭相山父女两人的精心照料下,蔡永终于保全了生命。
可即便如此,蔡永仍未彻底脱离险境。
天刚微微亮,敌人的追兵就已追到了郭楼村,他们挨家挨户的进行搜查,发现了躺在床上已经昏迷多时的蔡永。
由于郭相山父女几乎将蔡永的头部都包扎了起来,追兵一时间并未认出蔡永,但觉得此人的伤口可能是枪伤,便准备带走蔡永。
好在郭相山父女对此早有预料,他们在给蔡永处理完伤口后,就在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给了邻居,对外统一称蔡永是郭瑞兰感染恶疾的丈夫,这才打消了追兵的疑虑。
之后几天,不断有追兵上门,郭相山父女都是用同样的理由打发了追兵。
要知道在那个年代,清白名声对一位待字闺中的姑娘有多么的重要,可见八路军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深。
“耿吴刘叛变”事件,给豫皖苏边区带来了沉重的影响。
致使八路军第四纵队至少损失近2000人的武装力量,根据地急剧缩小,厦永砀地区也被迫放弃,豫皖苏边区的抗战形势陷入被动局面。
而耿、吴、刘三人也自然受到了国民党的“重用”,在苏鲁豫皖国民党军的地盘上担任重要职位。
对于叛徒我党的态度一向坚决,考虑到耿、吴二人是受到刘子仁蛊惑,彭雪枫对其仍决心争取,而对于刘子仁则是彻底消灭。
但无奈刘子仁熟知当地地形,多次让其逃脱,后在1950年被潍坊公安局抓获,被判以死刑。
2.铮铮虎将
蔡永在伤势好转后,十分感激郭相山父女对自己的恩情。
在向郭相山父女致谢后,他又匆匆返回了部队,奔赴在抗战一线。
此后,蔡永又参与了解放战争,先后在解放怀德、昌图、淮海、广西等著名战役中大放异彩。
其中最令蔡永难忘的战斗,便是淮海战役中的线上集战斗。
此次他又身负重伤,命悬一线,但他仍凭借惊人的意志力继续率军战斗在一线,直至拿下阵地才昏死过去。
新中国成立后,蔡永凭借卓越的战功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但他身上所担负的使命仍未结束,先后担任空军第四军军长、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等职务,期间还率军击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U-2高空侦察机。
1960年,为进一步探明中国大陆的军情,台湾在美国的协助下,开始派遣U-2侦察机飞往中国领空获取军事情报。
为避免情报进一步暴露,击落U-2侦察机的任务被交由蔡永负责。
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!
在汇总了U-2侦察机的飞行规律后,蔡永带领我地空导弹部队完成了在8秒内开机、锁定敌机、发射导弹的训练。
因为只有在8秒内完成发射工作,才有可能击落U-2侦察机。
1963年11月1日上午七时,我军雷达在台北海域发现一架敌机,根据飞行高度确认是U-2侦察机无疑。
在我国领空飞行几个小时后,该机于下午1时40分开始返航,下午二时南京军区雷达侦测到敌机。
四分钟后,蔡永对地空导弹部队下达发射的命令。
下午2时11分,U-2侦察机飞进地空导弹部队射程内,在距离敌机仅有70公里的距离时,蔡永正式下达发射命令。
一共发射了三发导弹,三枚导弹宛若腾空的巨龙,拖着长长尾焰向敌机飞去,在七分钟后成功击落U-2侦察机。
敌机残骸随后落在广丰县境内,就连敌机飞行员叶常棣也被我军活捉。
蔡永在自己仅有两篇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:
“1963年11月1日,是我在南京军区工作时最难忘,最欣慰的一天!”
3.执着报恩
尽管已过去了许多年,蔡永仍未忘记郭相山父女当年对自己的恩情,在建国后,蔡永曾多次去往永城六区僖山乡郭楼村寻找恩人的踪迹。
或许是郭家因战乱已举家迁徙,又或是已经逝去,蔡永多次寻找始终未果,此事也逐渐成为他心中的一个执念。
终于在43年后,也就是1983年,蔡永时隔多年再次获悉了恩人郭瑞兰的消息。
他得知此事后心情十分激动,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赶至郭楼村。
蔡永从郭瑞兰的口中得知,原来在“耿吴刘叛变”事件后,日寇加大了对永城地区的扫荡力度,郭家实在是生活不下去了,这才不得不逃难至他地求生。
郭父因长期迁徙因病去世,郭瑞兰为了给父亲守孝也定居在异乡。
所谓“落叶归根”,随着白发渐多,郭瑞兰的思乡之情愈发厚重,这才决定返回故乡。
如今再见已是两鬓斑白,为了报答昔日的恩情,也为了照料郭瑞兰的晚年生活,蔡永对她提出了两个要求。
一是,自己能借机回报郭瑞兰当年的恩情,二是,希望郭瑞兰能够跟随自己去往城里生活。
毕竟郭瑞兰已年过六旬,身体早已不复往昔。
但过惯苦日子的郭瑞兰并未答应蔡永的请求,她之所以在晚年返回故乡,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思乡之情。
最后,蔡永也只能尊重恩人的想法,但他仍时时对郭瑞兰照料有加。
每个月都会给她寄来生活费,逢年过年也都会来探望她,当然每年也会带她定期去往医院检查身体……
这份坚持也一直持续了许多年。
直到2001年,蔡永将军因病去世,享年83岁。
参考资料:
蔡永 百度百科
传奇将军蔡永:伏击U-2高空侦察机活捉飞行员
夏邑党史 耿、吴、刘叛变对夏邑的影响及教训
由于平台规则,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,才会被认定为铁粉。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,可以点个“关注”,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。
